公院病人苦等逾年做磁力共振 議員轟港府無動於衷
20201011
東網電視
更多新聞短片
醫院管理局表示,診斷檢查服務是按病人臨床情況安排。
新冠肺炎疫情下公立醫院服務大縮減,基層市民的醫療服務大受影響。有患者早年因工受傷,但在公立醫院排期做磁力共振檢查需等候近一年半,檢查後確認可進行手術,可惜延醫太久,錯過能完全康復的機會。議員批評港府「闊佬懶理」,漠視基層市民的醫療需求,疫情下市民的診症輪候時間更加長,但當局依然無動於衷,另有組織建議醫管局擴大公私營協作計劃,免卻病人輪候之苦。
根據醫院管理局早前公布的2019/20年度《關鍵績效指標報告》(KPI),不少診斷放射檢查服務的時間均有延長,穩定個案的電腦掃描輪候時間由上一年度的115周增至165周,增幅43.5%;磁力共振、超聲波檢查及乳房造影檢查時間分別延長0.9%、17.4%及13.6%。
有基層患者兩年前因工作受傷,導致椎間盤突出,曾一度透過公司的醫療保險安排做磁力共振,證實椎間盤有移位迹象,惟建議毋須做手術。患者病情及後惡化,只能撐拐杖走路,遂於去年5月轉到公院求診,希望可以盡快做手術,但卻排期至本年9月初才再次進行磁力共振檢查。患者完成檢查後,醫院安排其下月做固定手術,在接近尾龍骨位置安裝四口鋼釘,但他目前肌肉已嚴重白化及退化,增加手術風險,即使手術成功亦不能完全康復。
議員郭家麒批評,港府曾預留100億港元供醫管局推行公私營合作模式,但當局一直未有交代最新進展,他今年初去信港府查詢相關情況,但至今仍未得到正面回應,他批評當局「闊佬懶理」,漠視基層市民的醫療需求。有組織則建議醫管局擴大公私營協作計劃,縮短病人輪候時間,料有10.6萬名病人受惠。
醫院管理局回覆傳媒指,診斷檢查服務是按病人臨床情況安排,無整體輪候時間。疫情期間已積極聯繫私營醫療機構,開展新公私營協作項目,未來會審慎考慮各項因素,繼續研究新項目。
該局又指,截至上月15日,已轉介121名嬰兒、9名孕婦、68名癌症病人、60名骨科病人、313名泌尿外科病人、597名需接受胃鏡檢查的病人及23名乳癌病人,到私營醫療機構接受服務。
《香港疫慌》專頁: http://hk.on.cc/fea/hkdisease